找到相关内容1254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憨山德清的净土思想

    妄语矣”。(注:,《示修净土法门》。)  所谓念佛,就是“先切断外缘,单提一念,以一句阿弥陀佛以为命根,念念不忘,心心不断。……若念至一心不乱,则临命终时,净土境界现前,当然不被生死拘留,则阿弥陀佛放光接引。”(注:,《示修净土法门》。)憨山的念佛法门即是禅观,故而他主张念佛加上观想,最称稳当。  憨山于持名、观像、观想、实相四种念佛法门中取称名与观想,以观想念佛与持名念佛相互依托。憨山认为...

    夏清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942369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之研究

    。   (3)《百喻集》   《大唐内典录》七、、《大周刊定众经目录》一○、一四、隋法经《众经目录》六、隋沙门及学士《众经目录》二、唐静泰《众经目录》二、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皆作此名...;   (5)《百句喻集》   《大周刊定众经目录》一○,作此名。   (6)《百句譬喻经》   《出三藏记集》二、、《开元释教录》六、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》八、三○、《经律异相》...

    王孺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778273.html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四)D

    大正二·一四九下──一五0上)。『相应部』「质多相应」(南传一五·四五二──四五三)。  1.『杂阿含经』(大正二·五六中)。2.『杂阿含经』一一(大正二·七二下)。3 『杂阿含经』一三(大正...瑜伽师地论』0(大正三0·八一三上)。  『论事』(南传五八·三六五)。  『杂阿含经』一二(大正二·八三下)。  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』(大正八·五七六下)。  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』五(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440618.html
  • 誵讹

    再回终夏,依旧盐落酱里。且道誵讹在什么处?”【《虚堂和尚语录》,《大正藏》四七,1051a。】  6.方是时,云门眼空寰海,每举宗乘,定誵讹,必以师为准的【《僧宝正续传》七《德山木上座》,涵芬楼...下向文彩未彰已前,一时坐断【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,《大正藏》四七,755b。】。   此例“誵讹”与上述诸义不同,它指禅家所反对的“依倚”,是参禅过程中所依凭的种种表显事象言句,如下文所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4053421.html
  • 南岳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

    南岳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   向 学   一、绪 言   据《宋高僧传》记载,马祖道一禅师曾总结南岳怀让的思想说:“吾师之道存乎妙者也,无待而常,不住而至,能事集矣。&rdquo...。《宋高僧传)则说怀让的传法弟子“曰道峻、曰道一,皆升堂睹奥也”,道峻即严峻禅师,这是二人说。持六人说的有{景德传灯录》、<古尊宿语录)、(五灯会元)等,(泉州千佛...

    向学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2560322.html
  • 禅’在佛教中的意义

    波罗蜜之修相及静虑之种别,可见之于诸经论,如菩萨地持经卷六及瑜伽师地论四十三等载,禅波罗蜜有种相:(一)自性禅,又作自性静虑。指静虑之自性,即将心集中于一对象之心一境性;或指由观心之自性所得之禅。...。(四)为净法界,蠲除心垢。(五)为断众生烦恼根本。此乃说明菩萨修静虑波罗蜜时所期之意愿。  法华玄义四上载有世间禅、出世间禅、出世间上上禅等三种禅之说。其中,出世间上上禅复分为种,即种大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160863.html
  • 周叔迦:《华严经》之研究法

    四万五千偈,凡八十,有会三十九晶而已。其异译别生复有十九部。兹列述于下:  第一举果劝乐生信分有一会,即第一寂灭道场会,说毗卢法身华严刹海依正之果。晋译凡四二品,唐译凡十一六品。  第二修因...,茫无止境。  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》一卷 唐静居撰  居为贞元时人。此乃御诞日于宫中麟德殿讲读之作。文中初  述七处会品名数,次略释经题,次述各会大旨,诸品要义,末  总述会相乘之义。一经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1664520.html
  • “道”在佛教中的意义主要是 :

    进而断除后品烦恼(此时胜进道成为将断后品烦恼之加行道);或满足于已断之烦恼,不再断后品烦恼;或观察思惟已断之法。  道之分类,除上举之外,另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所载之十一种道:观察事道、勤功用道、...禅宗亦以道为辨明之意,由之,并称参禅、彻悟、开心眼为辨道或办道。[大智度论二十六、八十六、三无性论上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二、十四、法华玄义释签、大乘义章十八](   (二)菩提之异译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1764912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如何选择明师?

    表现仁慈,和颜悦色、道貌岸然,但倘有骄、狂、慢等气质的人,也一定不是明师。找明师,《大智度论》揭示了四个要点,称为‘四依法’。   第一、依法不依人:明师不以自我为中心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52211728.html
  • “忍辱”之佛学辞典解释

    含经卷四十四‘十不善品’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福田相品、十诵律五十七、摄大乘论本中、唐译摄大乘论释卷七、大乘义章十二](参阅‘六波罗蜜’1273、‘波罗蜜’3445)  【忍辱六种功德力】  ...传说。此外,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所载过去印度波罗□国忍辱太子剜目出髓之事迹,亦为释尊修忍辱行本生故事之一。[中本起经卷上转法轮品、菩萨本行经卷下、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上、鞞婆沙论、大智度论十四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439874.html